-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 《關於軍旗的決議》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 《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
- 《關於嚴厲鎮壓反革命份子的指示》
- 《關於剿滅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
- 《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又稱雙十指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 《關於在鎮壓反革命中處理涉及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愛國分子問題的指示》
- 《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
-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 《關於繼續組織黨外人士對黨政所犯錯誤缺點展開批評的指示》
- 《關於報導當前黨外人士對黨各方面工作批評的指示》
- 《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指示》
- 《關於嚴肅對待黨內右派份子問題的指示》
- 《關於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決議》
- 《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
- 《關於反對右傾思想的指示》
- 《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
- 《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決議》
- 《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
- 《關於劃分右傾機會主義的標準和處理辦法》
- 《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簡稱《12條》
-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
-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 《文化革命五人小組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的匯報提綱》(即《二月提綱》)
- 《關於在全國青年中更好地開展學習毛主席著作運動的決議》
- 《五·七指示》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
- 《關於1966—1967學年度中學政治、語文、歷史教材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
- 《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
- 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消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繼續清算劉少奇及其同夥叛黨叛國的罪行
- 《上海公報》
- 《關於追認華國鋒同志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決議》
- 《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
- 《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
- 《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
- 《貫徹中央關於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
- 《關於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意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簡稱《中美建交公報》)
- 《告台灣同胞書》
- 《關於成立中央書記處的決議》
- 《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
-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 《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簡稱《八一七公報》)
-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 《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 《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 《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中共不重視法律,但很重視來自上級的指導方針,歷史上重大的運動、政策,都有一些指導性文件。以下挑選重大的文件說明。
參考來源:
- 維基百科
-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人民網
- 王信賢等(2021)。中國大陸概論。台灣:五南。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4%B8%AD%E5%A4%AE%E5%A7%94%E5%91%98%E4%BC%9A%E5%86%B3%E8%AE%AE
以下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列述。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45年4月20日
- 單位:中共六屆七中全會
- 起草者:劉少奇、周恩來等組成的7人專門委員會
- 主要內容:
- 歷史決議主要針對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的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方針是分析錯誤的內容與根源,而不著重個人的責任。並詳述歷次左傾錯誤造成的損害。
- 《決議》對中國共產黨建黨20年來,在歷史上的若干問題作了結論,包括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瞿秋白和李立三的左傾盲動主義,尤其是王明的教條主義左傾錯誤。根據該文件,各次左傾、右傾都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
- 影響:
- 肯定並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至此,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 作為中共黨史上第一份歷史決議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目的在於通過「反省與總結黨的歷史」的方式確立毛路線的正當性。
《關於軍旗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49年3月13日
- 單位: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 起草者:毛澤東
- 主要內容:
- 《關於軍旗的決議》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應為紅色,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 影響:
- 促成中國八一軍旗、軍徽的誕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 公布時間:1949年9月29日
- 單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 起草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起草。包含周恩來、李任仁、章伯鈞、羅隆基、胡厥文等人。
- 主要內容:
- 凡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單位、各級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均應共同遵守此共同綱領。
- 《共同綱領》除「序言」外,分為「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條。它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和職權,以及國家的軍事制度,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 《共同綱領》是全體代表在總結中國人民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一部新民主主義的建國綱領。
- 影響:《共同綱領》是新中國建立初期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國家根本大法,是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文件之一。
《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0年5月1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要求在全黨全軍進行一次整風運動,嚴格地整頓全黨作風,首先是整頓干部作風。
- 影響: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對全黨整風工作作了具體部署,要求堅決地執行中央關於鞏固和發展黨的組織,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一系列指示,在和各項工作任務密切結合而不是相分離的條件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關於嚴厲鎮壓反革命份子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0年3月18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指出對反革命活動「必須給以嚴厲的及時的鎮壓,絕不能過分寬容,讓其猖獗「。
- 中共還堅持在鎮反運動中,讓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了解情況,以取得他們對鎮反運動的理解與支持。
- 影響:
- 到12月,全國掀起了大張旗鼓鎮壓反革命的運動(簡稱「鎮反運動「),重點打擊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團骨乾和反動會道門頭子。
- 各民主黨派對鎮壓反革命運動表示擁護和支持。不過,有些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對此還存有疑慮和困惑。由於民革是從國民黨政權內部分化出來的,與原國民黨軍政當局有著較多的歷史聯繫,故在鎮反運動中面臨的考驗也更加嚴重,有些人在認識上甚至還存在誤區。
《關於剿滅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0年3月16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開始「全國大剿匪」及鎮反運動。
- 影響:官方表示,這場剿匪鬥爭不僅消滅了國民黨殘余武裝特務土匪,同時清除了歷史上長期以來危害人民的慣匪。
《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又稱雙十指示)
- 公布時間:1950年10月10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毛澤東批判之前的鎮反是「寬大無邊」。要求「嚴厲制裁」,「當殺者,應即判處死刑;當監禁和改造者,應即逮捕監禁,加以改造」。但是鎮反要有法律工具,表示這一切「依法行事」,因此發布這條法律。
- 要求各級黨委全面執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對已被逮捕和尚未逮捕的反革命分子,應根據已掌握的材料,經過審慎的研究,按照罪惡的輕重,分別加以處理。
- 在中國全境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對所謂「特務、土匪、惡霸、反動黨團骨幹」等大批反革命分子進行判刑和處決。
- 影響:
- 鎮反運動到1951年10月基本結束。據中共官方說法,共有71萬人在運動中被處決,129萬人被關押。
- 民報評論:根據1954年1月,公安部(鎮反執行機關)副部長徐子榮的一份報告,謂鎮反運動以來,全國共逮捕262萬多人,其中殺掉反革命分子71.2萬人,關了129萬人,先後管制了120萬人;逮捕後因「罪惡」不大,教育釋放了38萬人。毛澤東把它簡化,叫做「殺了70萬,關了120萬,管了120萬」。而這71.2萬人,是當時全國人口的千分之1.24;如果加上瞞報的部分,則死亡的人數和比例更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 公布時間:1951年2月21日
- 單位:政務院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為鎮反斗爭提供了法律武器和統一的量刑標准。結合《條例》的頒布,各地在城鄉廣泛宣傳鎮反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
- 召開各界聯席會、控訴會、公審反革命分子大會等,使社會各界人士與聞其事,了解反革命分子的罪行及其造成的危害。
- 影響:
- 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行動起來,檢舉揭發和協助政府追捕反革命分子,全國城鄉遍布天羅地網,使反革命分子無處藏身。過去直接參與殺害中共創始人李大釗的劊子手,殺害趙一曼、劉胡蘭等革命志士及愛國民主人士的日偽、特務、反動軍官等,儘管在解放以後偽裝身份,隱藏得很深,還是被各地群眾揭發檢舉出來,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 1951年春夏,鎮壓反革命運動形成了全國性的高潮。
- 到1951年10月底,全國規模的群眾性鎮反運動基本結束,少數鎮反不徹底地區的掃尾工作到1953年秋全部完成。一批對人民對國家犯有嚴重罪行的匪首、慣匪、惡霸、反動會道門頭子、反動黨團骨幹分子、特務及反共地下軍頭目等被關押、管制,或受到鎮壓。
- 鎮壓反革命運動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敵我矛盾還很突出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場尖銳的對敵鬥爭。由於當時司法體制和審判程式不夠健全,一些地方的鎮反工作出現過錯捕、錯殺等偏差,中央也及時作了糾正。
《關於在鎮壓反革命中處理涉及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愛國分子問題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1年3月
- 單位: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規定對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經與中共合作、參加反蔣斗爭的民主人士以及真正起義的軍官,在鎮反中給予特殊的照顧和寬大處理。
- 影響:中央表示,民革與其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逐漸了解了真實情況,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堅定了立場,表示堅決擁護中共中央決策,以多種形式積極投入到鎮壓反革命的斗爭中。
《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4年2月10日
- 單位:中共七屆四中全會
- 起草者:毛澤東
- 主要內容:
- 《決議》強調加強黨的團結的重要性,指出黨的團結,工人階級的團結,勞動人民的團結,全國人民的團結,是革命勝利的基本保證,指出黨內一部分乾部甚至某些高級幹部對於團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滋長著一種極端危險的驕傲情緒和誇大個人作用的傾向;
- 認為黨的中央委員會和省(市)委員會以上負責同志,以及武裝部隊的高級負責同志的團結尤其是決定革命勝利的最主要關鍵。為著增強黨的團結,高級幹部對黨的團結的必要和自身責任的重大都要有很高的自覺,提出黨的高級幹部應遵守的六條規定,強調黨的團結的利益高於一切,要維護黨中央的團結和威信,充分發揚民主,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 指出黨的團結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團結,在正確的政治原則和正確的組織原則基礎上的團結;
- 說明本《決議》以黨的中央委員會和省(市)委員會以上負責同志以及武裝部隊的高級負責同志為主要對象,對於全黨廣大干部和黨員,應由各級黨組織根據《決議》精神負責進行關於增強全黨團結的教育,保證《決議》在全黨的貫徹。
- 影響:
- 會後,幹部、黨員學習貫徹這次會議的決議,大大加強了黨的團結,從而保證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
https://www.sohu.com/a/449033541_120209831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5年10月11日
- 單位: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擴大)
- 起草者:毛澤東
- 主要內容:
- 《決議》首先強調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農村階級鬥爭,主要是農民同富農和其他資本主義因素的鬥爭,是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或發展資本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批評黨內有些同志看不見農村中兩條道路的尖銳鬥爭,看不見大多數農民群眾願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希望穩定農村的現狀,或者認為在農業合作化發展的問題上“應該採取特別遲緩的速度”。
- 《決議》對農業合作化的發展作了全面規劃,分別不同地區的條件,規定了合作化運動發展的速度。除了在某些邊疆地方採取比較緩慢的政策外,要求比較先進的地方在1957年春季以前、全國大多數地方在1958年以前,入社農戶達到當地總農戶的70%—80%,基本上實現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
- 影響:
- 決議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實現半社會主義合作化。促使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中國來到農業合作化運動迅猛發展時期。
- 會後,農業合作化運動急速發展,僅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在全國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到1956年底,參加初級社的農户佔總農户的96.3%,參加高級社的達到農户總數的87.8%,基本上實現了完全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由農民個體所有制到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
參考自:https://baike.baidu.hk/item/%E8%BE%B2%E6%A5%AD%E5%90%88%E4%BD%9C%E5%8C%96/3107404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7/0901/c244520-29509841.html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公布時間:1956年5月2日
- 起草者:毛澤東於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正式提出
- 主要內容:肯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指「對藝術工作主張百花齊放,對學術工作主張百家爭鳴」。讓黨外和民眾適時抒發不滿。其目的是為了發展、繁榮中國的科學、文化和藝術事業。
- 影響:
- 後來黨報執行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對批評意見在一個時期內不予回擊,毛澤東說,「牛鬼蛇神只有讓它們出籠,才好殲滅它們」
- 1957年發動反右運動,響應「雙百方針」的許多人被打成右派,受到打擊。
- 這一方針在文化大革命之後被重新提出。
《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7年4月27日
- 單位:
- 起草者:中共中央
- 主要內容:
- 邀請黨外力量協助澄清吏治並指正其執政以來的作為。
- 5月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發出的《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開展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號召黨外人士「鳴放」,鼓勵群眾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見,也可以給共產黨和政府提意見,幫助共產黨整風。於是各界人士,主要是知識分子們,開始向黨和政府表達不滿或建議改進
- 1957年4月29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北京大學教授李汝祺的文章《從遺傳學談百家爭鳴》。僅僅隔了一天,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就於5月1日轉發了這篇文章,在轉發時,不僅加了一個新的標題《發展科學的必由之路》,還加了這樣一段按語:「這篇文章載在四月二十九日的《光明日報》,我們將原題改為副題,替作者換了一個肯定的題目,表示我們贊成這篇文章。我們歡迎對錯誤作徹底的批判(一切真正錯誤的思想和措施都應批判乾淨),同時提出恰當的建設性的意見來。」
- 影響:這段時期被稱為「大鳴大放」,此舉讓知識分子們覺得共產黨勇於自我批評。
《關於繼續組織黨外人士對黨政所犯錯誤缺點展開批評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7年5月4日
- 單位: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指示》說,最近兩個月以來,在各種有黨外人士參加的會議上和報紙刊物上所展開的,關於人民內部矛盾的分析和對於黨政所犯錯誤缺點的批評,對於黨與人民政府改正錯誤,提高威信,極為有益,應當繼續展開,深入批判,不要停頓或間斷。
- 《指示》說,中央已同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領導人士商議好,他們暫時不要表態,不要在各民主黨派內和社會上號召整風,而要繼續展開對我黨缺點錯誤的批判,以利於我黨整風,否則對於我黨整風是不利的(沒有社會壓力,整風不易收效)。
- 影響:
- 5月22日,羅隆基在會上發言,建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一個委員會,檢查「三反」、「五反」、「肅反」運動中的失誤偏差。而該委員會須由執政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三方面組成。這就是著名的「成立平反委員會」的主張。
- 章伯鈞提出批評共產黨的政治見解,建議實行「兩院制」,被指為要搞「政治設計院」。6月1日座談會上,儲安平以《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些意見》為題發言,稱「宗派主義的突出,黨群關係的不好,是一個全面性的現象。」而且與中央也有很大關係。並且稱在百花政策後「大家對小和尚(基層和一般黨員)提了不少意見,但對老和尚(中共高層)沒有人提意見。」並委婉地批評政府已經成為一黨天下,國務院12位副總理中無黨外人士,最後總結「這個『黨天下』的思想問題,是一切宗派主義現象的最終根源,是黨和非黨之間矛盾的基本所在」。
《關於報導當前黨外人士對黨各方面工作批評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7年5月14日
- 單位: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要求各地的報紙繼續充分報道黨外人士的言論。
-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這股思潮十分關注和警覺。5月14日,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提出目前不要反駁,各地報紙繼續充分報道黨外人士的言論﹔特別是右傾分子、反共分子的言論,必須原樣地、不加粉飾地報道出來,使群眾明了他們的面目。
- 兩天后,又發出由毛澤東執筆的指示。該文說,黨外人士對我們的批評,不管如何尖銳,基本上是誠懇的、正確的。這類批評佔90%以上,對於我黨整風,改正缺點錯誤,大有利益。
- 影響:目的是引蛇出洞,誘人上鉤、登報發表後,6月初再吹起「反右派」號角,進行反攻(鍾延麟,2021)。
《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7年6月8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毛澤東
- 主要內容:
- 其中說:「這是一場大戰(戰場既在黨內,又在黨外),不打勝這一仗,社會主義是建不成的,並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險。」
- 當天人民日報刊登毛澤東的社論《這是為什麼?》,提到給盧郁文的匿名信表明有人試圖借整風運動進行階級鬥爭,並指出「少數的右派分子在『幫助共產黨整風』的名義之下,企圖乘機把共產黨和工人階級打翻,把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打翻」,
- 但是社論在最後還指出「共產黨仍然要整風,仍然要傾聽黨外人士的一切善意批評」。
- 影響:
- 這標誌著中共中央指導思想上從全黨整風轉向反擊右派,由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轉向解決敵我矛盾的變化。
- 接著,中共中央又發出一系列的指示,進行了部署和號召,一場波及全國的急風暴雨式的反右派斗爭迅速地開展起來了。
- 青島會議后,又進一步把反右派斗爭推向自然科學界和中小學教職員,推向全國各個領域。這樣,使本已呈現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弊端推至更為嚴重的地步。
《關於嚴肅對待黨內右派份子問題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7年9月2日
- 單位: 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指示》說,隨著反右派運動全面深入地展開,黨內的右派份子也更多地暴露出來。
- 但是,《指示》指責黨內同志在反對黨內右派份子的鬥爭中,存在比較嚴重的溫情主義,往往姑息寬容,不願意把他們劃為右派。
- 《指示》提出,對於一個黨員應否被劃為右派份子,應採取非常慎重的態度。但是,「既然他們的言行同黨外右派份子一樣,就沒有理由不根據一視同仁的原則,把他們同樣劃為右派份子,並與之進行堅決的鬥爭。因為這種黨內右派份子,他們的黨齡愈長,職位愈高,對黨的危害就愈大。因此,對那些同黨外右派份子政治面貌完全相同的人,決不應該因為他們是黨員而有所寬容,決不應該漏掉真正的黨內右派份子。」
- 影響:《指示》宣稱,這些黨內右派份子的暴露,是這次反右派運動的很大成績,這對於黨的鞏固和純潔,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自: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02-200703056.pdf
《關於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8年5月23日
- 單位:中共八屆六中全會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大會聽了譚震林同志關於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第二次修正草案的說明,討論了這個綱要草案,決定予以基本通過,委托中央委員會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再作必要的修改后,把這個草案提交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討論通過,正式公布。
-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一九五六年一月間提出的文件。
- 為了使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全國人民,首先是農民,對於農業的發展有一個長期奮鬥的目標,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在同黨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區黨委的負責同志商量之後,擬定了一個關於從1956年到1967年(即到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的全國農業發展規模的綱要的草案。
- 大會號召全黨同志和五億農民一起,和全國人民一起,共同為提前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奮斗。
- 影響:
- 提倡農業發展工作方面的重要性。
《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八屆六中)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毛澤東
- 主要內容:
- 集中體現了自第一次鄭州會議以來,毛澤東和黨中央初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左”傾錯誤的思想認識。
- 《決議》強調,必須劃清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兩種界限。
- 《決議》強調,要繼續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保持按勞分配的原則。
- 《決議》強調,人民公社應在勤儉辦社的原則下,正確地分配收入。
- 《決議》還要求,為保證1959年工農業生產的更大躍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要抓緊1958年12月至1959年4月的五個月時間,結合冬春的生產任務,進行一次整頓人民公社的工作。
- 影響:
- 是黨中央第一次以全會決議的形式,力圖在理論上解決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以來所覺察到的“左”傾錯誤,它的積極意義是明顯的。
- 但是,這個決議又是以高度讚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為前提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決議》仍反映和肯定了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許多“左”的、超越歷史階段的東西,對許多問題的認識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特別是沒有觸及人民公社最本質的管理體制和分配問題,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糾正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和“一平二調”的“共產風”。
參考自:https://www.dswxyjy.org.cn/n/2012/1204/c244520-19782402.html
《關於反對右傾思想的指示》
- 公布時間:1959年8月7日(八屆八中)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要求「必須抓緊8、9兩月,鼓足幹勁,堅決反對右傾思想」。 並說:「反右傾,鼓幹勁,現在是時候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認為右傾已成為工作中的主要危險。
- 影響:
- 這次運動在政治、經濟、組織上造成嚴重後果,使黨內「左「傾思想進一步發展。1962年七千人大會前後,為反右傾運動中被錯誤批判的大多數同志進行了甄別平反。
- 此後,全國各黨政軍機關和基層單位相繼開展了揭露和批判本地、本部門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運動,凡對經濟建設中的錯誤決策持不同意見的幹部、黨員均遭錯誤的批判和處分。
《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9年8月16日
- 單位:中共八屆八中全會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八中全會在檢查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情況後,通過《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一面降低了鋼、煤、糧、棉四大指標,一面又要求立即掀起「新的生產大高潮」,超額完成計劃。
- 全會會議認為:目前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深入展開轟轟烈烈的厲行增產節約的群眾運動,為完成和超額完成一九五九年的生產和建設計劃而鬥爭。
參考自: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351/4442068.html
《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9年8月16日(八屆八中)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決議中寫道:「右傾機會主義已經成為當前黨內的主要危險。團結全黨和全國人民,保衛總路線,擊退右傾機會主義的進攻,已經成為黨的當前的主要戰鬥任務。」
- 毛澤東總結說:「廬山出現的這一場鬥爭,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斗下去,至少還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滅亡,鬥爭才會止息。」
- 影響:
《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59年8月16日(八屆八中全會)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毛澤東發動了對彭德懷同志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開展了「反右傾」鬥爭。
- 影響:
- 廬山會議原本是為了「糾左」(糾正左傾錯誤),結後卻在全國引發了大規模的「反右傾運動」(黃克誠、周小舟、彭德懷與張聞天被指組織軍事俱樂部),上萬名中共黨員受到了批判與非人道待遇;
- 其中大部分在1962年得到平反,但毛澤東設下底線:「誰都能平反,唯獨彭德懷不能平反。」
- 彭德懷曾於同年(1962年)給毛澤東寫了封約八萬字的信要求平反,但毛澤東拒絕給彭德懷平反,林彪也絕不容忍為彭平反。1974年,彭德懷病逝;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才為彭德懷平反,恢復其名譽。
《關於劃分右傾機會主義的標準和處理辦法》
- 公布時間:1959年11月27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軍委總政治部
- 主要內容:文件規定的標準是,公開散佈系統的右傾言論,從多方面攻擊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積極支援彭德懷的「綱領」,公開為「反黨集團」辯護,攻擊黨中央、毛澤東的;歷史上多次犯錯誤的,對黨心懷不滿的,這次又藉口批評「大躍進」,猖狂攻擊的;執行黨的路線政策「一貫右傾」,「大躍進」以來又有嚴重「右傾」言論和行動,仍「執迷不悟」的。
- 影響:依據這個規定,中央國家機關重點批判了1900餘人,重點「説明」了2714人,將224人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湖南省僅縣以上機關單位就有4696人被重點批鬥,1630人被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其他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有的省市還抓了「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
《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簡稱《12條》
- 公布時間:1960年11月03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是現階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以生產隊為基礎的三級所有制,是現階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從一九六一年算起,至少七年不變(在一九六七年我國第三個五年計劃最後完成的一年以前,堅決不變)。在此期間,不再新辦基本社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試點。
- 堅決反對和徹底糾正一平二調的錯誤:一平二調的“共產風”,嚴重地破壞以生產隊為基礎的公社三級所有制,破壞農業生產力,必須堅決反對,徹底糾正。
- 加強生產隊的基本所有制:生產隊(有的地方叫管理區或者生產大隊)是基本核算單位。生產經營管理的權力應該主要歸生產隊,公社和做為公社派出機關的管理區(生產大隊)不要統的過死,不要亂加干涉。
- 堅持生產小隊的小部分所有制:生產小隊是組織生產的基層單位。生產小隊的利益是社員羣眾最直接關心的。堅持生產小隊的小部分所有制,對於調動小隊幹部和社員羣眾的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
- 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規模的家庭副業:應該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凡是已經把自留地全部收回的,應該撥出適當的土地分給社員,做為自留地。今後不得將社員的自留地收歸公有,也不得任意調換社員的自留地。在不影響集體勞動的前提下,鼓勵社員種好自留地,飼養少量的豬、羊和家禽,培育好屋前屋後的零星果木,經營小規模的家庭副業。
- 少扣多分,盡力做到百分之九十的社員增加收入:按照目前的農業生產水平,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還應該實行少扣多分,扣留比例不能過大,積累不能過多。分配給社員消費的部分,一般應該佔總收入(指可分配的總收入,而不是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扣留部分佔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必須勤儉辦社,大力節約管理費用和生產費用。
- 堅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供給部分和工資部分三七開:在現階段,在很長的時期內,至少在今後二十年內,人民公社分配的原則還是按勞分配。在分配給社員個人消費的部分中,應該控制供給部分,提高工資部分。供給部分應該佔百分之三十,不要超過。
- 從各方面節約勞動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勞動創造一切,人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保證農業生產第一線有足夠的勞動力,是當前保證糧食生產的中心關鍵。勞動力歸誰所有,歸誰支配,也是堅持以隊為基礎的公社三極所有制的基本環節。
- 安排好糧食,辦好公共食堂:國家徵購任務必須完成,種子必須按計劃留足,口糧和飼料的留量也必須按低標準落實。糧食必須嚴格實行過秤入倉的制度,徹底掃清浮誇風。
- 有領導有計劃地恢復農村集市,活躍農村經濟:在農村裏,應該有領導地有計劃地組織集市貿易,便利公社、生產隊、生產小隊和社員交換和調劑自己生產的商品,活躍農村經濟。
- 認真實行勞逸結合:實行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必須堅決保證社員每天睡足八小時。
- 放手發動羣眾,整風整社:整風整社是調整當前農村中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關鍵問題,必須堅決依靠羣眾,大鳴大放,用領導和羣眾“兩頭擠”的方法,用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把農村三反貫徹到底,把整風整社搞深搞透。堅決反對:(一)貪污,(二)浪費,(三)官僚主義。徹底糾正“共產風”、浮誇風和命令風。反對幹部特殊化。反對幹部引用私人、徇私舞弊、打罵羣眾的國民黨作風。
- 影響:
- 指示信規定: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相當原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至少7年不變;徹底糾正「一平二調」的錯誤;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從各方面節約勞動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認真實行勞逸結合;整風整社等。《12條》對於扭轉當時農村的形勢起了積極作用。
- 要求堅決糾正農村人民公社的「共產」風、浮誇風,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規模的家庭副業。公社開始退還社員自留地、糧食、房屋、農具、家具、生豬、家禽。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
- 公布時間:1962年02月26日
- 單位:國務院召開的各部委黨組成員的會議
- 發表者:陳雲
- 主要內容:
-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亦稱“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1958年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但大會對1962年的國民經濟計劃是否應作進一步調整併未作研究。
- 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劉少奇主持下,中央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亦稱西樓會議),從審查財貿辦公室的上述報告、研究財政赤字入手,進而提出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的決策。
- 在西樓會議和26日的會議上,陳云作了《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的講話。在這篇講話中,陳雲對當時國民經濟的困難作瞭如實的、足夠的估計。這些困難表現在:(1)農業有很大減產。1961年比1957年糧食減少800多億斤,經濟作物也減產很多。(2)已經擺開的基本建設規模,超過了國家財力的可能性。農業負擔不了,工業也負擔不了。(3)鈔票發得太多,通貨膨脹。一方面支出鈔票多,另一方面,農業、輕工業減產,兩方面不能平衡;(4)城市的鈔票大量向鄉村轉移,投機倒把在發展;(5)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吃、穿、用都不夠,物價上漲,實際工資下降很多。以上五點,(1)、(2)兩點是基本的,其他三點是派生的。
- 對克服困難的辦法,陳雲提出六點措施:(1)把十年經濟規劃分為恢復和發展兩個階段。前五年恢復,後五年發展。這是由於原定從1963年起執行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各部門都有一個發展任務。如不分為兩個階段,籠統執行十年規劃,各部門就面臨著既要發展,又要下馬,既要擴大規模,又要“精兵簡政”的矛盾。分為兩個階段,就可以使許多部門的領導幹部從無所適從的狀態中走出來。為什麼要五年恢復?這是因為工農業的生產能力遭到嚴重破壞,恢復起來大約要五年。(2)減少城市人口,“精兵簡政”。這是克服困難的一項根本性措施,無論從臨時還是長久看,都必須如此,否則沒有出路;(3)採取一切辦法,制止通貨膨脹。主要是嚴格管理現金、盡可能增產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增加幾種高價商品、同投機倒把活動作鬥爭;(4)盡力保證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如每人每月供應3斤大豆等;(5)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於農業增產。如對不同產區研究出不同的增產辦法,製造中小農具等;(6)計劃機關的注意力要從工業、交通方面,轉移到農業增產和製止通貨膨脹方面來。
- 影響:
- 獲黨中央贊同:這篇講話在當時得到黨中央的讚同,轉發給高級幹部學習討論。並按此精神部署了1962年的經濟調整工作,當年就見了成效。
- 國民經濟回暖:通過實行以上政策和措施,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財政經濟情況逐年好轉。到1962年底 國民經濟開始從極端困難的狀況下擺脫出來,出現了從下降到上升的決定性轉折。到1963年經過繼續貫徹調整方針,工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恢復國民經濟開始全面好轉。到1965年,工農業生產都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年度計劃,人民生活有了進一步改善。國民經濟經過五年調整,已經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
- 陳雲遭批判
參考自:https://www.lian10.com/zt/21954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A5%BC%E4%BC%9A%E8%AE%AE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 公布時間:1965年11月10日
- 單位:上海《文匯報》
- 起草者:姚文元
- 主要內容:文章評論的是吳晗於1960年完成的京劇《海瑞罷官》。此前該劇一直被認為是宣傳官員剛正不阿精神的歷史劇,用以批判大躍進時期各級官員虛報生產成果等歪風。但是姚文元的文章突然把該劇判定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並指該劇影射「彭德懷事件」。
- 影響:
- 這篇文章的出現在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各階層引起了軒然大波,將許多學術問題、歷史問題提升到了階級鬥爭的高度。
- 《評》文認為該劇借古諷今通過描寫「平冤獄」為被打倒的彭德懷翻案。而劇中的「退田」情節則是為單幹風和三自一包做輿論準備並認為全劇實質是階級鬥爭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
- 外界認為這篇劇評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文化革命五人小組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的匯報提綱》(即《二月提綱》)
- 公布時間:1966年2月12日
- 單位:
- 起草者: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組,特別是彭真
- 主要內容:
- 《提綱》提出,學術討論要堅持實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學閥一樣武斷以勢壓人。
- 《提綱》主要是為了把已開始的對《海瑞罷官》的批判限制在學術範圍內。這一提綱試圖保護因撰寫《海瑞罷官》受到批評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努力將對吳晗的批判圈定在純學術討論內。
- 影響:
- 1966年3月底,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委被指責為包庇壞人,壓制左派。於是,彭真和中宣部部長陸定一被停止工作。
- 因這一提綱受到毛澤東的批判而在當時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影響和嚴重的政治後果。
- 昭示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的「五一六通知」首先就推翻了二月提綱。
《關於在全國青年中更好地開展學習毛主席著作運動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66年4月20日
- 單位:共青團九屆三中全會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我國青年革命化開始出現了新高漲
- 一定要把共青團辦成活學活
- 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而學習
- 勇於自我革命,樹立無產階
- 從實際出發,走群眾路線
- 團的干部要成為活學活用毛
- 影響:此為文化方面的鬥爭做好了保障。
參考自:https://rmrb.online/simple/?t355755.html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96%87%E9%9D%A9
《五·七指示》
- 公布時間:1966年5月7日
- 單位:
- 起草者:毛澤東寫給林彪的信
- 主要內容:
- 毛澤東在林彪寄來之軍委總後勤部之一個報告上寫下批語(後稱《「五七」指示》)。在這個指示中,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同時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 影響:
- 五·七指示也成為「文化大革命」中辦學的方針,造成了教育制度和教學秩序的混亂。
- 可以說,這是毛澤東文革前對理想國的一次展望。除了緊迫的現實政治目標和生存需要外,還有他心目中的美好新世界驅使他投下賭注。這個美好新世界,是以所謂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封閉自足為特徵的,政社一體化的農業文明的典範。這是一個以階級鬥爭為綱,取消社會分工,自給自足、限制並消滅商品生產,把低水平公平當成最高目標,不以效率為價值取向的社會模式。這就是毛澤東心目中的共產主義社會。文革時的許多現象,諸如五七幹校(建立之後又經歷了它自己的演變)、戰備學校,校辦工廠,工廠、街道的農場,在校生的學工、學農、學軍等等「新生事物」和社會實踐,都是在這一指示精神指導下孕育、產生的。
參考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C2%B7%E4%B8%83%E6%8C%87%E7%A4%BA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
- 公布時間:1966年5月16日
- 單位: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對《二月提綱》進行了全面批判,拋出「彭、羅、陸、楊反黨集團」,以反黨集團的罪名對彭真、陸定一、羅瑞卿、楊尚昆進行批判,決定停止他們的領導職務。
- 號召徹底揭露、批判各領域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
- 影響:
- 標誌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
- 中、高級學校旋即出現對校領導的造反運動,劉少奇、鄧小平習慣地派出工作組以領導運動、穩定校園,卻被毛澤東斥責為「鎮壓學生運動」的「錯誤路線」(鍾延麟,2021)。
《關於1966—1967學年度中學政治、語文、歷史教材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
- 公布時間:1966年06月13日
- 單位: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黨組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中學歷史課暫停開設,政治和語文合開,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選讀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發動師生揭發批判原有教材。」
- 影響:
- 自此,全國統編中學教材停止使用。隨後,負責編寫、出版全國中小學教材的專業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被取消了,直到1972年在周恩來的支持下恢復重建,但編輯人員大多散落在各地勞動。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
- 公布時間:1966年8月8日
- 單位: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中學歷史課暫停開設,政治和語文合開,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選讀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發動師生揭發批判原有教材。」
- 該決定共有十六條:
- 社會主義革命的新階段: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新階段」,當前的目的是「鬥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以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 主流和曲折:
「廣大的工農兵、革命的知識分子和革命的幹部,是這場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一大批本來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闖將。」「文化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可避免地會有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那些混進黨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同時也來自舊的社會習慣勢力。但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畢竟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大量事實說明,只要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了,這種阻力就會迅速被衝垮。」「由於阻力比較大,鬥爭會有反覆,甚至可能有多次的反覆。
- 「敢」字當頭,放手發動群眾:
「黨中央對各級黨委的要求,就是要堅持正確領導,「敢」字當頭,放手發動群眾,改變那種處於軟弱無能的狀態,鼓勵那些有錯誤而願意改正的同志放下包袱,參加戰鬥,撤換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把那裡的領導權奪回到無產階級革命派手中。」
- 讓群眾在運動中自己教育自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眾自己解放自己,不能採用任何包辦代替的辦法。」「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去掉「怕」字。不要怕出亂子。」
- 堅決執行黨的階級路線:
「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分清敵我矛盾。「在進行辯論的時候,要文斗,不用武鬥。」
- 警惕有人把革命群眾打成「反革命」:
「在運動中,除了確有證據的殺人、放火、放毒、破壞、盜竊國家機密等現行反革命分子,應當依法處理外,大學、專科學校、中學和小學學生中的問題,一律不整。為了防止轉移鬥爭的主要目標,不許用任何藉口,去挑撥群眾鬥爭群眾,挑動學生鬥爭學生,即使是真正的右派分子,也要放到運動的後期酌情處理。」
- 幹部問題:
分清四類「幹部問題」
- 文化革命小組、文化革命委員會、文化革命代表大會:
「文化革命小組、文化革命委員會和文化革命代表大會是群眾在共產黨領導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組織形式。它是我們黨同群眾密切聯繫的最好的橋梁。它是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權力機構。」
「文化革命小組、文化革命委員會、文化革命代表大會不應當是臨時性的組織,而應當是長期的常設的群眾組織。它不但適用於學校、機關,也基本上適用於工礦企業、街道、農村。」
「文化革命小組、文化革命委員會的成員和文化革命代表大會的代表的產生,要象巴黎公社那樣,必須實行全面的選舉制。候選名單,要由革命群眾充分醞釀提出來,再經過群眾反覆討論後,進行選舉。」
- 教學改革:
「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在這場文化大革命中,必須徹底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在各類學校中,必須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學制要縮短。課程設置要精簡。教材要徹底改革,有的首先刪繁就簡。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也就是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的鬥爭。」
- 報刊上點名批判的問題:
「在報刊上點名批判,應當經過同級黨委討論,有的要報上級黨委批准。」
- 關於科學家、技術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的政策:
「對於科學家、技術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只要他們是愛國的,是積極工作的,是不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是不裡通外國的,在這次運動中,都應該繼續採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對於有貢獻的科學家和科學技術人員,應該加以保護。對他們的世界觀和作風,可以幫助他們逐步改造。」
- 同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相結合的部署問題:「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單位和黨政領導機關,是當前無產階級文化革命運動的重點。」「文化大革命使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更加豐富、更加提高了。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各地區、各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部署。」
- 抓革命,促生產:
「保證文化革命和生產兩不誤,保證各項工作的高質量」
- 部隊:
「部隊的文化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按照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指示進行。」
- 毛澤東思想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行動指南
- 影響:
- 該決定標誌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從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下由派駐各單位的工作組具體領導的階段進入到毛澤東等支持的群眾造反階段。
- 1966年8月10日,《紅旗》雜誌編輯部發表文章稱其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綱領」。
-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為:該決定對所謂「劉少奇、鄧小平司令部」進行了錯誤的鬥爭,對黨中央領導機構進行了錯誤的改組,成立了所謂”中央文革小組”並讓它掌握了中央的很大部分權力。毛澤東的左傾錯誤的個人領導實際上取代了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被鼓吹到了狂熱的程度。
《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
- 公布時間:1966年12月15日
- 單位: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黨組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指示》規定:「把四清運動納入文化大革命中去。」「領導農村文化大革命的權力機構,是貧下中農文化革命委員會,由貧下中農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建立和發展以貧下中農青少年為骨幹的紅衛兵。」「農村文化大革命,也要採用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實行大民主。在隊與隊之間,社與社之間,可以利用生產的空閒時間,進行串連。還可以組織一批革命學生下鄉串連」。
- 其中第九條規定:中等學校放假鬧革命,直到明年暑假。
- 規定業餘時間由群眾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採用「四大」。全國大動亂局面開始形成。
- 影響:
- 把「文化大革命」動亂推廣到農村。
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消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繼續清算劉少奇及其同夥叛黨叛國的罪行
- 公布時間:1968年10月31日
- 單位: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擴大)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全會批准中央專案審查小組《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全會認為這個報告以充分的證據查明: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劉少奇,是一個埋藏在黨內的叛徒、內奸、工賊,是罪惡累累的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走狗。
- 全會認為,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黨和革命群眾把劉少奇的反革命面貌揭露出來,這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偉大勝利,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偉大勝利。
- 全會認為他是「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劉少奇,是一個埋藏在黨內的叛徒、內奸、工賊,是罪惡累累的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走狗。」通過決議:「將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繼續清算劉少奇及其同夥叛黨叛國的罪行。」並且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繼續深入展開革命大批鬥,肅清劉少奇等黨內最大的一小撮走資派的反革命修正主義的思想。」
- 影響:
- 在出席會議的所有人員中,只有陳少敏一人反對該決議。劉少奇被罷免後,國家主席一職長期缺位,直到1975年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廢除。
參考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98%E5%B0%91%E5%A5%87#%E6%92%A4%E8%81%8C%E5%92%8C%E5%BC%80%E9%99%A4%E5%85%9A%E7%B1%8D
《上海公報》
- 公布時間:1972年2月28日
- 單位:
- 起草者:美國總統尼克森與總理周恩來簽署
- 主要內容:
- 「兩國對越南問題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政治局勢的不同看法;
- 中美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
- 國際爭端應在尊重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基礎上解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或在世界範圍內劃分利益範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活動;
- 美方認識到(英文為acknowledge)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此處,美國仍將中華民國視為中國,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隨著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將逐步減少駐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
- 擴大兩國民間交流與往來,為雙邊貿易提供便利;保持接觸管道。
- 影響:標示著中美關係正常化,自此兩岸外交情勢逆轉,台灣越受孤立
《關於追認華國鋒同志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77年7月21日
- 單位:中共十屆三中全會
- 主要內容:
- 提及:華主席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繼承毛主席的遺志,領導全黨粉碎了「四人幫」反黨集團,使國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大倒退。在這以後的九個多月時間裡,華主席又提出了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採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清除「四人幫」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的流毒,堅決貫徹落實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取得了十分令人鼓舞的成績。
- 參考自: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2/65450/4429432.html
《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77年7月21日
- 單位:中共十屆三中全會
- 主要內容:
- 決定恢復鄧小平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 影響:
- 這是鄧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中的第三次復出。正是這次復出,使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 被世人評價為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最重要成果。
參考自:https://new.qq.com/omn/20210610/20210610A04OO500.html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2/65450/4429432.html
《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77年7月21日
- 單位:中共十屆三中全會
- 主要內容:
- 決定開除王、張、江、姚4人之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
- 影響:
- 中共官方以「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勝利,標誌著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動亂從此結束」來評價此事。「四人幫」曾長期控制輿論陣地,大搞唯心主義、形上學,拉幫結派,在黨內造成極其惡劣之影響;如果不把「四人幫」罪行徹底清算,摧毀其幫派,就不能肅清他們在各方面之影響。
參考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89%E7%A2%8E%E5%9B%9B%E4%BA%BA%E5%B8%AE
《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
- 公布時間:1978年4月
- 單位:中共中央批轉統戰部、公安部的通知
- 主要內容:
- 作出了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決定
- 影響:
- 此後,全體右派分子的「右派分子」帽子被摘掉。
- 另一方面,開展了對右派分子的改正工作。
參考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AA%E8%8E%B7%E6%94%B9%E6%AD%A3%E7%9A%84%E5%8F%B3%E6%B4%BE
《貫徹中央關於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
- 公布時間:1978年9月
- 單位: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公安部、民政部的通知
- 主要內容:
- 指出:「對過去錯劃了的人,要做好改正工作。有反必肅、有錯必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方針。已經發現錯了的,儘管事隔多年,也應予改正。」
- 影響:
- 根據中共中央公布的信息,1957年和1958年共劃右派552973人,1978年後「改正」552877人,不予改正96人,其中中央級5人,地方級91人。
- 各地方遵照中央指示,也開展了右派的摘帽及改正工作。上海市1957年反右鬥爭中,全市共有15419人被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市根據195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關於摘掉確已悔改的右派分子帽子的指示》,先後分5批摘掉了大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1978年5月2日,上海市對尚未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1471人全部摘掉了右派帽子。1978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批轉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公安局、勞動局、民政局關於貫徹中共中央《貫徹中央關於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單位做好改正工作。1979年,中共上海市委先後批轉市委統戰部等5部門《關於錯劃右派改正後若干具體問題處理意見》和《關於對「中右分子」審查安置等問題的批覆》等文件。到1980年9月,複查改正工作基本結束,上海市共改正16297人(1957年後,機構及人員變化很大,該數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上海市的與仍屬上海市管轄的人員中的複查改正數),其中市級愛國民主人士被劃為右派分子的有106人,改正104人。(彭文應、陳仁炳2人未被改正)。
參考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AA%E8%8E%B7%E6%94%B9%E6%AD%A3%E7%9A%84%E5%8F%B3%E6%B4%BE
《關於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意見》
- 公布時間:1978年11月
- 單位:中央組織部
- 主要內容:
- 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對知識分子的“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已經不適用了,對知識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使他們有職、有權、有責。政治上要關心知識分子,要努力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 影響:《意見》下達後,各地區、各部門開始逐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工作。
參考自: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5708/65722/4444623.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簡稱《中美建交公報》)
- 公布時間:1979年1月1日
- 單位:
- 起草者:中方與美方
- 主要內容:
- 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
- 美國在該公報中首次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就保留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
- 美國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兩個國家也重申了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的共識,暗示著兩國對蘇聯的共同立場。
- 影響:該建交公報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前夕公布,加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合法性,並被視為一次外交勝利。而對依然堅持擁有全中國主權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則是繼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在外交上的另一次打擊。
《告台灣同胞書》
- 公布時間:1979年
- 單位:全國人大常委會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提出三通四流、對等談判,建議國共合作,停止對金馬砲擊。
- 影響:揭開新時期對臺和平統一政策的序幕。
《關於成立中央書記處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80年2月28日
- 單位: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
- 主要內容:
- 恢復設立中央書記處,作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領導下的經常工作機構。成員均由中央委員會直接選舉產生。
- 影響:
- 黨的十二大再次將設立中央書記處寫入黨章,沿用了十一屆五中全會會議決議的規定,明確了中央書記處的設置、產生方式、職能。
- 黨的十三大黨章修正案對有關中央書記處設置的條文作了適當修改。此後,對中央書記處的規定未再改變。
參考自:https://news.cnyes.com/news/id/2035478
《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80年2月29日
- 單位: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
- 主要內容:
- 決定撤銷黨的八屆二中全會強加給劉少奇同志的「叛徒、內奸、工賊」的罪名和把他「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錯誤決議,恢復劉少奇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
- 因劉少奇問題受株連造成的冤、假、錯案,由有關部門予以平反。
- 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參考自:https://baike.baidu.hk/item/%E9%97%9C%E6%96%BC%E7%82%BA%E5%8A%89%E5%B0%91%E5%A5%87%E5%90%8C%E5%BF%97%E5%B9%B3%E5%8F%8D%E7%9A%84%E6%B1%BA%E8%AD%B0/22603214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 公布時間:1980年8月18日
- 發表者: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 主要內容:
- 講話共五個部分:一、國務院領導成員的變動,是要解決國務院領導成員權力過分集中,兼職、副職過多,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和交接班的問題。二、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及其他制度,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三、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幹部製度方面,主要的弊端就是廣泛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四、要肅清封建主義殘餘和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五、現在正在考慮逐步進行的重大改革還有:1)中央向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2)正在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再考慮);3)真正建立從國務院到地方各級政府從上到下的強有力的工作系統;4)有準備有步驟地改變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分別實行工廠管理委員會、公司董事會、經濟聯合體的聯合委員會領導和監督下的廠長負責制、經理負責制;5)各企業事業單位普遍成立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代表會議;6)各級黨委要真正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
- 講話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改革並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我們這一代人也許不能全部完成。但是,至少我們有責任為它的完成奠定鞏固的基礎,確立正確的方向
- 影響: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了一篇講話,對中國政治體制中的「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進行了嚴厲批判,首次提出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問題。這篇講話,後來被中共十三大尊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也被黨內外的主流研究者們奉為研究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的經典。
參考自: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40121/cc21wuwei/zh-hant/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81年6月27日
- 單位: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 起草者:由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主要主持負責進行。起草小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喬木負責。
- 主要內容:
- 建國以後的歷史總結
- 有關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部分
- 提及關於「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革命集團」的決定是完全錯誤的,為四人完全恢復名譽。
- 其主要的目的在於反省由毛澤東及四人幫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並對毛澤東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作用進行評估。
- 影響:
-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主要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官方總結,是共產黨撥亂反正運動的一部分,也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包括毛澤東)的功過得失作出了官方評價。
- 與1945年《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都是具有戰略與黨內共識的歷史性文件。通過批判黨的前任領導人及其在重大事件上的策略因應,從後繼者的角度對過去黨的錯誤進行權威式的評價。
《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簡稱《八一七公報》)
- 公布時間:1982年8月17日
- 單位:
- 起草者:中方與美方
- 主要內容:
- 美國在該公報中就對台售武問題做出了明確的承諾,最重要的三條包括:
(1)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
(2)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
(3)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得到解決。
- 該公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徹底停止美國對台武器出售的問題而簽訂的,該問題在《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都未有效解決,雙方只是闡明了各自的立場,未達成共識。
- 但是在公報中,除了美方首次強調將逐步減少對台武器銷售之外,中國則重申「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美國也對此表示「讚賞」。
- 影響:
- 中方與美方互相保證台灣局勢應該走向和平解決,但也是三個聯合公報中爭議最大的,中國一直認為美國沒有切實履行該公報中有關美國「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的承諾。
- 在發布八一七公報的同時,8月18日,美國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六項保證,作為《八一七公報》的單方面內容說明。
- 《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這三個公報是中美在冷戰時期開啟對話和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基礎,其中有關台灣問題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則更為顯現。
- 美國政府主張其外交上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臺灣關係法」制訂的。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 公布時間:1984年10月20日
- 單位: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 起草者:中共中央
- 主要內容:
- 《決定》共十個部分:一、改革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改革是為了建立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三、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四、建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計劃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五、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重視經濟槓桿的作用;六、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正確發揮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職能;七、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八、積極發展多種經濟形式,進一步擴大對外的和國內的經濟技術交流;九、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幹部的宏大隊伍;十、加強黨的領導,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 《決定》指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幾年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也已經進行了許多試驗和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和重要經驗。但是城市改革還只是初步的,城市經濟體制中嚴重妨礙生產力發展的種種弊端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堅決地系統地進行改革,城市經濟才能興旺繁榮,才能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 決定》認為,改革計劃體制,首先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發展商品經濟,才能把經濟真正搞活,促使各個企業提高效率,靈活經營,靈敏地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需求,而這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所不能做到的。
- 影響:
- 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它是一部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 在《決定》精神的指導下,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從1985年起全面展開。
參考自:http://cpc.people.com.cn/GB/33837/2535022.html
《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86年9月28日(中共第十二屆六中全會)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共八個部分: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三、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四、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五、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的教育;六、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七、馬克思主義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八、黨組織和黨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責任。
- 《決議》指出,全黨同志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的高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方針是:它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 影響:
- 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近代發展的語境為改革開放新詞語, 將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並列的兩種文明的理論及政策語彙。
- 改革開放後的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三觀等等理論及政策都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
參考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5%B1%E4%B8%AD%E5%A4%AE%E5%85%B3%E4%BA%8E%E7%A4%BE%E4%BC%9A%E4%B8%BB%E4%B9%89%E7%B2%BE%E7%A5%9E%E6%96%87%E6%98%8E%E5%BB%BA%E8%AE%BE%E6%8C%87%E5%AF%BC%E6%96%B9%E9%92%88%E7%9A%84%E5%86%B3%E8%AE%AE/5816820
《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 公布時間:1996年10月10日(中共第十四屆六中全會)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決議》共七個部分: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三、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四、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五、深入持久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六、切實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七、加強和改善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 《決議》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影響:
- 《決議》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56/64157/4418440.html
《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 公布時間:2021年11月16日
- 單位:中共中央
- 起草者:
- 主要內容:
- 中國共產黨自我總結的在該黨建立一百年歷史中的各項成就以及經驗、挫敗、教訓等,在《決議》中重申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改革開放政策稱讚為「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 不過內文也以大篇幅具體闡述了中國在轉型摸索道路上的一系列負面問題,並且緊隨其後高度評價和肯定了中共十八大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執政以來推行的各項深化改革開放政策。
- 影響:
- 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從公報觀察,相較前兩份歷史決議處理黨內路線分歧問題,第3次歷史決議的層次被拉高,要處理的是下一個百年布局,要統一黨在下一個百年的思想、路線與領導。